find applicable destination

为什么要DIY?

不是为了受虐,不是为了申请差的学校,而是为了申请更好的学校,让更加了解自己的你对自己负责,而不是让对你不可能那么了解的中介主宰你的未来。DIY可以省不少父母的血汗钱,一般来说一个留学中介起价是4W软妹币,这仅仅是雇佣他们的费用,如果要到申请学校的时候,一般每个学校还要额外付费。老夫估计你做一次DIY可以省下5-6W软妹币呢,这些钱用来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不是更好吗?如果做了充分的准备,愿意不怕麻烦,愿意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,每个人都可以DIY,毕竟你才是自己的主人!

作为DIY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步,选学校十分关键,并不是因为这个过程有多么复杂难懂,GRE都能考,perspective student 之类的你都看不懂?关键在于对于信息掌握的不全面,毕竟以前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信息搜集的事情,我觉得这个是DIY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了。第一反应就是抓瞎,什么都不懂,什么都不知道,无从下手,无从下口。而中介就恰恰抓到一个心理,就是“留学申请很麻烦”,于是不断加强这一点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印象,让大家觉得这个事情没有他们是办不好的,好像他们跟那个学校有熟人一样,呵呵,对于这种自满于“我上面有人”的傻逼一样的中国传统官僚主义思想,老夫是极其鄙视的。
在经历了这些以后,老夫基本了解了大部分信息,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分解来做。

流程

  1. 了解有哪些学校可以选择,这里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网站,老夫就是在这个网站上找的。
  2. 知道了有哪些学校以后就可以上网搜索一下学校的官网了。进入学校页面,找到学校的招生页面,将学校招生的硬性要求(雅思,GRE,绩点要求)、最迟申请时间都记在一个文件上,我一开始是使用excel的,这样进行比较的时候可以非常直观,所有相同的信息都放在一列上,这样比较起来很直接。
  3. 一家一家把所有学校的信息搜集起来进行比较,根据你自己的能力进行排列,选出你觉得比较有可能的大约10所学校,开始集中搜索
  4. 集中搜索的过程其实跟第二步类似,但需要了解这个学校更多的信息,例如软性要求(如 有论文发表)、学校能给与的奖励(奖学金数量,)、开学时间、申请费用。同时也可以去百度百科看看这个学校的一些评价,毕竟还算是比较客观。这些信息都能对大家的申请有很大帮助。
  5. 现在信息记录的方法也可以改变一下了,老夫是这样做的:所有信息放在一个云同步软件里,老夫用的是dropbox,这样信息会舒服不少哈。然后每一个学校创建一个文件夹,这个学校所有要求都记在一个txt文件的标题上,这样对于一个学校有几个要求的就更加清晰了,同时可以上google地图查一下学校的地点照片,截个图放在里面,比较起来会更加有依据。
  6. 最后要记住的,这个信息搜集的过程并不是做完了就结束了,有可能当你专注于一个学校是发现这个学校有其他的东西,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必须要GRE,甚至GRE作文要求有3.5分以上之类的,当深入了解以后会有一些新的信息出现。
  7. 完成所有的这些以后你也就知道你应该跟哪个学校联系了,每个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邮件地址,邮寄地址,学院邮件地址,教授的联系方式之类的都可以收集起来了。

套磁

接下来开始就是关于每一个学校的了解阶段了,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就是可能大家都听到过的套磁
其实老夫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壮丽的套磁,只是发了大概30几封邮件而已,其中大概回复了两封,毕竟老夫写的东西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,导致教授看都不想看我的信吧。
一般套磁的过程是这样的:

  1. 找到教授的联系方式。
  2. 查看他的研究方向。
  3. 看到他发表的论文,如果有兴趣最好要找到看一下,这样可以对他的程度了解更多。
  4. 据说一般不推荐学术套,因为几乎不太可能。你要真的有那么NB的能力才能这么做。千万不要班门弄斧!

以上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确定一个专业,确定一个研究方向,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授的方向都不一样,你最好有类似的研究经历,能做出自己的贡献,能让教授觉得你是一个可用之才。
确定好了要报什么专业,要选什么教授的时候,差不多就可以开始申请啦!

注意事项

流程看起来简单,做起来也没那么简单,因为每个学校的页面不一样,这是显然的;每个学校进入招生页面的路径也不一样,这也是显然的;这就对我们找招生信息增加了难度,有的学校页面组织的比较好,招生信息排列的比较明显,但有的学校页面弄的很难看,但是没有关系,一般如果能在10月以前把该考的试、该重考的课程全都弄好的话,你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去找这些繁复的信息,毕竟分数之类的才是硬性条件。


find applicable destination
https://rug.al/2014/2014-03-19-find-applicable-destination/
Author
Rugal Bernstein
Posted on
March 19, 2014
Licensed under